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经济法学专业举办第十四期读书会

时间:2025-10-31 点击:

2025年10月28日下午,第十四期法学院经济法研究生读书会在A510教室举行。由24级研究生安倩主持,文绪武、杨琴、刘静三位老师以及研究生共同参与。

23级研究生吴琳作为主讲人,以思维导图形式系统梳理了《数据经济立法论》一书。她将内容分为数字经济发展与立法演进、数据要素立法、数字平台立法及数字税立法四部分,并重点阐述了要素立法、平台立法与税立法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吴琳指出,我国虽已建成“一典五法”的法律核心框架,但仍需应对数据产权“三权分置”、平台“叠加垄断”及数字税征管等挑战。她还介绍了书中的创新方案,如“共票”机制与“开放平台原则”。

在讨论环节,同学们就“柔性产权”与“共票”机制是否影响法律确定性提出质疑。吴琳回应称,“柔性产权”是通过动态、分场景的权利边界来适应数据特性,而“共票”机制则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收益的透明分配,是以“动态清晰”平衡效率与确权。

98B2

在点评环节,文绪武老师、杨琴老师和刘静老师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会老师围绕“共票”机制、柔性产权等核心理论展开了深入研讨。杨琴老师指出,“共票”机制是杨东老师与王勇老师提出的原创概念,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其团队成果,其共享理念在早期的金融领域多元共治研究中已现雏形,本质是为数据要素构建共享分配机制。关于“共票”的术语界定,文绪武老师提及,其英文表述为原创词汇,在现有英文语境中无直接对应,体现了中国数字经济立法理论的创新性。同时,杨琴老师和文绪武老师聚焦于柔性产权理论,认为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民法所有权的排他性与绝对性,通过弱化物权化属性,强化使用权、流通权等权能,以适应数据的流动性特征,实现数据产权的“柔性化”,并与“共享产权”理念相通。此外,文绪武老师和刘静老师就相关理论表述的学术规范性进行了交流,探讨了概念界定与阐释的优化方向。杨琴老师还分享了相关论文文本。

本次读书会顺利举行,不仅展现对数字经济立法的深刻理解,更为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推动数字经济法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撰稿人:安倩;初审:封海峰;终审:李海龙)

上一条:实务专家进课堂——阎军楠老师来我系分享

下一条:我院召开2026年度国社科项目申报动员暨专题辅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