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之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中西文化交错。为了探讨儒家文化在澳门华商身上发生的变迁,4月12日下午,在法学院303教室,社工系王春霞副教授以32位澳门华商的访谈为基,举办了一场名为“交而不汇·和而不同的澳门文化”的学术讲座,吸引上百位社工学子前来参加。这是社工系青年学者论坛本年度第一讲,讲座由社工系主任童志锋副教授主持。
讲演过程中,王老师以其亲身经历的一次调研为线索,一方面从研究对象、调查方法到研究方法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所应该具备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又从实践见闻以及调研结果上来分析澳门华商身上的儒家文化因素。她指出澳门华商在几个世纪的文化碰撞过程中仍保留着浓厚的儒文化传统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从主观上来说,葡萄牙的殖民政策的宽松、大陆政治影响以及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商会等社会团体成为极其重要因素。其次,在客观上,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包容力、抵御力加之澳门宗教、文化、教育完全自由的模式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最后,童志锋副教授对讲演进行了简短的点评与总结。他指出:在当今社会,由于中国人自身的文化割裂,寻找文化之根将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儒家文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处于当下的我们唯有重新发掘、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才能去伪存真、体会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苦旅中前行的我们有责任由义务传承儒家文化的精髓。
(撰稿:焦小莉 摄影:蔡旎佳 初审:童志锋 终审:李占荣 )